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从社区到牧区,“中华益动行”社区体育活动(甘南站)盛大启幕

2024-08-16 11:28   来源:健康晨报   

一路锦绣看甘南,体育公益润心田。在风光如画的甘南,一场体育公益盛宴来到群众身边——“中华益动行”社区体育活动(甘南站),于8月15日在合作市香巴拉文化广场隆重启幕。

本次活动为期两个月,将面向社区、牧区开展40余场体育公益技能培训,资助举办3场群众体育赛事,提供体育器材、体育装备等物资捐赠。活动旨在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广大社区和乡镇公众提供更好的体育健身设施、更科学的健身指导以及更丰富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健身,培育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活态度,共同构建运动社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

本次甘南站活动由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甘南藏族自治州体育局主办,合作市人民政府承办,中体联赛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运营推广,得到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东,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彭维勇,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焦维忠,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永安,甘南藏族自治州体育局副局长尕藏才让,合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海林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启动仪式上,随着群舞《草原姑娘》、民歌弹唱《吉祥祝福》,以及表达了草原青山绿水、牧民悠闲的《起舞》等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气氛逐渐升温。州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焦维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州委、州政府高度聚焦体育事业发展,以“倍增追赶,合作发展”行动计划为指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州人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彭维勇表示,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深谙体育之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延续第33届夏季奥运的荣光,本次活动旨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将体育资源带入社区和牧区,切实提升广大群众参与健身的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为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东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向甘南藏族自治州捐赠10万元体育器材装备,以支持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提升民众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活动现场,引人注目的“足球培训”环节拉开了公益培训计划的序幕。鉴于甘南州深厚的足球底蕴与民间草根球队在地区赛事中的出色表现,“中华益动行”社区体育活动积极响应,特发起足球公益培训。该项目诚邀资深足球教练,于合作市及夏河县等地,针对牧区群众、足球爱好者及零基础学员,开展专业足球指导教学,旨在提高参与者足球技术水平及团队协作能力,宣传推广足球文化,进一步扩大足球人口。启动仪式上,专业教练亲自上阵,为地方青训队的约20名青少年学员提供了现场技能提升训练,帮助他们精进技艺,勇敢追梦绿茵。此外,篮球、羽毛球等公益培训也即将展开,为卓尼县、合作市等地居民带来更加丰富的体育体验,让运动乐趣在牧区生根发芽。

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如火如荼地进行。踢毽子、跳绳、袋鼠跳、押加、集体拔河等比赛项目将体育运动与地方民族特色巧妙结合,既考验了参赛者的体能与技巧,又增强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赛场上的奋力拼搏与赛场下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了一幅生动和谐的体育画卷。

以体育公益培训为先手,接下来还将组织开展四大项体育赛事活动,包括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非遗传承藏棋比赛等。这些赛事不仅为甘南州的运动爱好者提供展示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更能激发全民健身的热情,传承文化遗产,推动甘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华益动行”在深耕体育公益的同时,亦高度重视传播的力量。活动将以“草根明星”和“坚守与热爱”为主题,深入牧区挖掘群众故事,通过全媒体平台深度报道的方式,传播正能量,激发社会各界对体育公益事业的关注与参与。

此次“中华益动行”社区体育活动(甘南站)的举办,不仅是对甘南体育事业的一次有力推动,更是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展望未来,“中华益动行”将继续以体育为纽带,连接城市与乡镇,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让体育为群众美好生活增添“健康底色”。


(责任编辑 :风中的自由 )

分享到:
0
·延深阅读
健康晨报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晨报” 或“来源:经济日报-健康晨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晨报(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健康晨报”或“来源:经济日报-健康晨报”。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健康晨报”及/或标有“健康晨报(www.jkcb.net.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健康晨报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健康晨报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健康晨报)”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健康晨报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健康晨报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健康晨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6557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27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