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过年了,腊月二十八晚上,在外边“蹦哒”了一天的我撩平在卧室的床上,拿起手机随意翻看着,脑子里回味这一天老朋友们难得小聚的点点滴滴。
意外生死间
一声沉重却巨大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我起身冲到客厅,只见先生直挺挺仰面倒地,头下是血,没有意识,呼吸粗重。急呼120,慌乱中,赶来的邻居一家四口帮我忙前忙后。
40分钟后,我和匆忙赶回的儿子把受伤的先生送到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急诊诊室。
接诊医生是个三十出头的帅小伙,名叫荆林凯。脑部CT急查,伤口处置,和上级医师汇报沟通……。
CT显示:右侧硬膜外出血、颞叶脑出血,双侧硬膜下出血,右侧颞骨、颧弓骨折,右顶颞部软组织血肿。“但出血量不大,不需要手术,暂时观察。”荆大夫及时果断处置和下步处置意见,都得到手机另一端主诊医师苏伟的肯定。
看到医生快速有效的处置,和已经苏醒的先生,我心里逐渐安定下来。
不眠之夜,清华长庚急诊室
“这边来,查核酸,鼻子酸一下哈。”非常时期,本就很忙的医院急诊大厅各个窗口排起长龙;“能快点儿吗?这么多人排队。”缴费处夜班值守的小伙子已经飞速地敲打键盘,可打印机四平八稳地“滋啦啦”地不赶趟儿,让排队缴费的患者家属有些心急;“大夫,这哥们喝多啦,咋整啊?”“大夫,我家老妈摔了,您给看看。”……
“您过来,看看这片子,这是骨折点。”“叔叔,您到这儿量血压”“阿姨,您到急诊大厅等候方便我们观察。”……
是夜十一点多了,急诊大厅、各急诊诊室丝毫没有消停的意思。
可白大褂们忙而不乱,讲话彬彬有礼,就连“叔叔、阿姨”的称呼都让你深感亲切,我在心里安慰自己,选对了医院,可后来先生发生的突然变化,又让我的心一次又一次悬了起来。
夜班值守的护士
突变
子夜,时间向着牛年又近了一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时候,看着轮椅上迷迷糊糊的先生,荆大夫嘱咐道:“扶他,到床上睡吧。有事随时叫我。”
半小时后,先生躺下、坐起反复不断,嘴里嘟囔着“头疼、头疼”看他异常反应,我心里有些不忍,叫大夫还是再看看?纠结中,我报告了护士。很快荆大夫匆匆赶来,“复查CT”。半小时后结果出来了,“苏哥,出血明显增加,看来得手术了。”荆大夫迅速通过手机联系他的上级医生苏伟。
苏伟:“备皮、通知手术室。”
信任
凌晨一点多了,风尘仆仆赶来的苏大夫把他的手术设想对着电脑CT检查图像讲给我。一是传统方式开颅止血,稳妥,但创口大,恢复慢。二是尝试微创介入止血,在发生破裂的脑膜中动脉血管里放入弹簧圈,栓塞止血。优点是创伤小,可一旦止血效果不理想,面临着再行开颅手术。“您看您选哪个术式?”
“苏大夫,我完全信任你,我相信你会竭尽全力的。”
凌晨两点,清华长庚医院又一间手术间灯火点亮,无影灯下苏伟、李伟、荆林凯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麻醉医生、护士紧张忙碌。
凌晨四点五分手术室门开了,手术后的先生看到我,虽然没有说一个字,可我读懂他的意思,他认识生命中一直与他经历30多个风雨春秋的我。
(责任编辑 :安安 )